
近年來,天元區積極探索以黨建領航、居民自治、共建共治共享為特色的城鄉社區治理“新路子”,著力打造以社區為平臺、社會組織為載體、社會工作者為骨干、滿足居民需求為導向的“三社聯動”社區服務新模式,居民幸福感、獲得感明顯增強,今年3月,天元區獲國家民政部批復,正式成為“全國社區治理與服務創新實驗區”。
一、堅持政策引領,為“黨建領航·三社聯動”落地提供堅實動力
今年,天元區召開全國社區治理與服務創新實驗區動員大會,先后研究出臺了《關于大力推進“黨建領航·三社聯動”創新城鄉社區治理的實施意見》、《關于開展“黨建領航·三社聯動”大行動的行動方案》、《黨建領航·三社聯動大行動獎評辦法》等指導文件,為“黨建領航·三社聯動”落地提供堅實動力。
二、創新“三社聯動”模式,堅持切實把社區這個平臺做實
在白鶴社區的大街小巷,人們經常能看到一支著裝整齊、排列有序的志愿服務隊。他們身著志愿衫,佩著紅袖章,手拿小喇叭,對不文明行為進行勸導,對國家方針政策進行宣傳,對鄰里糾紛進行調解,對安全隱患進行排查,還會為烈日作業下的環衛工人送上清涼解暑的大西瓜,他們就是白鶴社區“最美紅袖章”志愿服務隊。
白鶴“最美紅袖章”志愿服務隊只是天元區創新社區管理一個小縮影。如今,天元區的“居民自治”服務隊遍地開花,欣欣向榮,為打造新時代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做出了積極的探索。而這也僅僅是天元區創新社區治理中的一個“小動作”。
從組建“1+4+N”模式的“社區大黨委”,緊密聯合基層社區黨組織、社會組織黨支部、社區議事代表和社區居民,統籌指揮“三社聯動”,領導社區治理工作,到精心培育打造社區居民志愿服務隊,鼓勵熱心居民擔任“居民自治帶頭人”、“社區領袖”參與社區活動的開展與協調,再到一批批“愛心銀行”、“慈善超市”的掛牌建立與無縫對接,讓社區服務“暖”起來了,社區文化“富”起來了,社區自治“活”起來了。
三、激發“三社聯動”活力,切實把社會組織這個載體做優
小湖塘社區紅色引領,探索“社區黨總支+社工+黨員志愿者”服務模式,成效頗為顯著;蓮花社區“紅蓮互助會”探索社企聯動,社區內的暖心事件常是佳話;嵩山路街道香山社區的蕙心驛站,不僅讓親子共讀走進社區,還為媽媽們辦起了手工教學班、瑜伽減壓課;還有大嶺社區“520服務平臺”走“四化”之路,泰山路街道廣場社區里的藍絲帶行動……各具社區魅力與特色的服務品牌,走進了居民的生活中,源源不斷、豐富多彩的社區活動串起了天元居民有滋有味的新生活。
據了解,目前,該區有近60個村(社區)開展了“三社聯動”的有關活動,轄區內活躍著100余家社區社會組織,3萬余名志愿者和社會工作者為36萬民眾打造了近150個公益項目,開展了500多場次公益活動。其中,“專注敬老?專注公益”敬老項目,“相親相愛一家人”鄰里互助項目,獲得市級2018年度“重點支持項目”。
四、堅持人才引領,切實把社會工作者這個支撐做強
天元區抓牢“人”這一關鍵要素,積極推動社會治理重點向基層下移,精心引導社會組織、社會工作者有效整合社區資源,引導社會組織開拓出符合社區需求的“精”、“準”服務。
2018年天元區投入130萬元,建設了區級社會組織孵化基地。搭起“政、社、企、校、媒”等多方資源共享平臺,拉開社區社會組織鋪設“大網”,不斷培育與推動社區組織的發展壯大,向更加專業、更加規范進一步邁進。
為培育一批高素質、專業化的社會工作人才,天元區出臺激勵措施,對取得國家社工證的區內人員,按高級社會工作師2000元、社會工作師1500元、助理社會工作師1000元的標準分別給予一次性獎勵。對區內社區(村)兩委工作人員取得高級社會工作師、社會工作師、助力社會工作師的,分別給予300元/月、200元/月、100元/月的標準給予補助。志愿服務隊伍日益壯大,社區公益活動日趨活躍,社會組織在社區治理中的作用越來越大。
責編:張臻
來源:株洲高新區(天元區)融媒體中心
下載APP
分享到